郑思怡在看农学的设计报告不提。
李宇这会也在看金星的研究报告。
首先看到的是整体对于金星的评论:
可用于1级研究员的历练星球,无特别可利用性,目前技术手段不适合改造。
李宇看着这样的结论微微皱起,这和他的想法可完全不一样。
他没有反驳而是继续看下去。
理学研究所的收获还是蛮大,特别是其中一项电磁共存理论。
如果这一项理论完成并且被拓展开,人类就可以多一种能源可以利用,而不是像目前这样,有且仅有电能可以利用。
现目前,无论是星纳还是蓝星地表人类,都是对电能的利用,其他能源都是转化为电能之后再使用。
对于行星内的发展可能无所谓,但是对于星系的发展来说,电能就太过落后了。
要知道李宇很早就想研究新的能源,用来代替效率低下的电能源,可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份电磁理论说不定可以开拓他的视野。
只要找到切入点,他就可以打开大门,完成新的能源制造。
这也是他前面为什么对蓝晶那么重视,那里面的星能矩阵,对他的能源研究非常有帮助。
‘如果有新的能源,那么太空机甲就会成为现实。’
看着报告:
由于金星的自转不够快,其地核的液态铁因为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极度微弱的磁场。
所以,认为金星是一颗超弱甚至可以说无磁场星球。
如果在发动机或者能源储存器或者电池里面引入磁场,只要内部的运转速率够快,只需要少量的电之后,本身的储存器就可以释放大量的电流。
李宇看到这里摇摇头,就翻到下一页去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没有更多的理论依据之前,他是没有办法将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道理,李宇怎么可能不懂?
他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将第二代强化液研发出来,其余的如果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依据的理论或者靠谱点,他花点时间研究还无所谓,像这种臆测,还是先放一边,给新人机会吧!
接下来是工学研究所。
他们研究出一个有意思的功能。
“‘宙’,验算一下,可以达成吗?”
“好的,主人,多少倍。”
李宇想着,外界的工艺可以做到5倍,他~制造个20倍不成问题吧!
“正负20倍。”
“好的,主人。”
工学研究所研究了一种重力折叠箱,在这个箱子可以将重力按照可以调节的倍数折叠。
也就是如果箱子可以调节5倍的重力,一个100斤的东西,放进箱子里面,只有3斤多。
李宇想到另一个东西,如果那个能够被研发出来,那就很魔幻了。
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则,宇宙星空其它文明怎么交流的。
要知道他们现在制造的引擎速度都已经达到15万KM/H了。
再努把力,最多也就需要10年时间达到几千万KM/H也不会有太多问题,差不多百分之一光速没有问题。
那对于发展多年的宇宙文明和更遥远距离出行需求来说,除了曲率引擎、量子牵引、虫洞跳跃,李宇目前无法想象有哪些方式可以跨越。
如果空间不能被掌控,那么星空宇宙的文明必然都不会太强大,最终的结果注定就是灭亡。
但是,很明显,星空的文明并不单一。
如果空间和重力场被整合在一起,那是什么?妥妥的空间戒指啊!
直接从科幻调频到玄幻,魔幻了。
李宇的这个想法并不是瞎想,而是星空必然有文明掌握空间,不然无法解释他纳米虫的这些功能。
既然别人可以掌握,他星纳,他李宇,为什么不可能被掌握?
既然可以掌握,那空间戒指不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现在,李宇对于重力箱的看重还是另一个方面。
那就是他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份纳米机甲,他可以到处去浪。
李宇还记得,当时问过纳米虫,它是无法让李宇长期生存在星空中,但是可以让他短暂停留,现在的3级纳米虫应该可以让他在星空停留超过10天左右,但是始终没有自己研发的机甲那么踏实。
等到纳米机甲成熟,说不定可以成为人类的常规机甲,帮助人类适应在星空或者异星球的生活。
可是纳米科技又非常强大必须要保证小心,和完全控制才可以,万一有哪个民间天才发现了漏洞,操纵了纳米机甲,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要么就是将纳米的性能给压制死,可是这样一来,纳米机甲还比不过常规机甲。
“主人,做不到20倍调节。”
“为什么?是因为能源还是什么?”
“主人,承受不住!”
李宇惊呼出声:“不可能!”
“主人,器件、仪器承受不住,再在小空间内,空间也很难承受,除非增加空间密度。”
李宇不确定的问:“你的意思是这样的情况下,空间会破碎?”
“并不是,目前还无法造成空间破碎,但是器件无法被承受在我们制造的重力场域中。”
李宇头脑里飞快想过七八种方案,都被他一一否决了。
“‘宙’,那就先建立10倍的重力,可以吗?”
“可以,现在就可以建造。”
李宇没有说什么,没有要求建造,对他来说,10倍重力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没有回答纳米虫,李宇继续看着资料。
工学科研所还通过金星频繁的雷电暴研发出一种新的武器,类似于周庞最开始研究的能量电磁枪,可是又完全不同。
李宇认真看着资料,思绪飘飞。
‘我要是去古代,带着这些东西,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雷神啊,操纵雷电。’
看着最后的农学、医学、理工学联名备注的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可能具有帮助,李宇淡淡一笑。
‘那群小子已经将视野开拓到星空层面了吗?再也不局限在已有的科技理论和框架下,看来我可以出去了,在这里关了1年多了。’
李宇当然高兴,以前全是他在前面开拓,最多加上半个周庞,现在呢?他们每个科研所的所长研究的领域都是未知且没有理论,但是都有很大的可实现性,价值也非常大。
他想要的不就是这样吗?他创立星纳的初衷是让他们为自己服务的,不是自己当保姆去为他们服务,如果科研人员不能产生价值,他建立起来干嘛?
要知道,现在星纳能够生产的一切,纳米虫都可以生产,星纳不能生产的,纳米虫也能够生产。
区别仅仅在于数量的多少,论速度,还是纳米虫快,但是科技工业的魅力就在于给他一个模板,它能够1变2,4变8,16变32。
再一个就是防止一旦失去纳米虫,所有的科技被打回原位;星纳的作用就是作为养分、备份、和批量制造的工厂。
但凡李宇自己研发的最新的东西,星纳没一个能够马上生产的。
农学的研究倒是没有多少可以说明的,唯一的就是史珍香的那个改进。
她命名的氧香藻,这种非原生不可繁殖自主增加数量的需要培养的藻类,是史珍香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在蓝藻的基础上改造后的产物。
氧香藻除了区别于蓝藻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的形状特性之外,还有就是它的细胞壁和蓝藻的不同并不是肽聚糖(糖和多肽形成的一类化合物);贮藏的光合产物也不是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
相反氧香藻经过实验室定向培育后保留了和水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吸粉尘和分泌一种特殊的凝液,这种凝液可以很好的固沙为土。
同时,氧香藻还具有微弱的产生氮气的作用,但是必须要人工提供富氮环境。
“霍!这个研究不得了啊,已经有生物武器的苗头了啊。”
很简单,如果这个技术成熟,只要查明对方害怕什么,就开始定向培育然后投放。
就比如有的种族对氮气过敏,空气中超过1%的氮气就会死亡。
只要有人培育这种植物,然后悄悄的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多点种植,等到人反应过来,大部分都已经死亡了。
生物武器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方向,他最开始也想发展的,可惜纳米虫可不能给你生物特性啊,他没法研发。
很简单例子,他的强化液制造是纳米虫制造仪器然后生产,但是不能自己制造,其他的工业原件,化学、物理这些,都可以由纳米虫直接拿自己储备的物资直接造,唯独强化液不行,不需要原材料。
再一个,他可以模拟,比如在模拟器中做各种实验,可是没有生物特性,根本没有办法实际的反应。化学,物理不一样,每一种材料的性质知道了,只要一起反应就知道后续的结果,如果不知道材料性质,模拟器微观下模拟就知道。
也就几十纳米虫再强,李宇根据自身情况搭建的服务器这些只能模拟死物,活的这些东西他也无能为力。
纳米服务器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自主完成这一切的模拟,还有就是加速,将原本需要半年才能出结果的,几分钟就验证出结果。
李宇发现,每个研究所的报告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一些新的补充。
再看向医学研究所,就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基因序列为什么和人类的很像?’
“不对!”
李宇飞快的翻看着医学研究所的的报告,然后看向对比分析和结论,在和自己大脑中的内容做对比。
“不对,我感觉有什么在推动着这一切。不能说近乎一致,简直可以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