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顾客说。
天啊!十条!十条“大中华”!一笔生意就是一二百块的赚头呀!“有有,我马上去后面的‘仓库’给您去取!”欧阳的心律在加速。
“快一点,我得去见一位朋友!”看得出,那顾客真有急事。
“好好!”欧阳用一次性纸杯给顾客递上茶水后,又与旁边的店主打了个招呼,便跨上“神鹰”去“后库”取货——其实他哪有后库,而是上批发市场的一个烟酒店提货去了。
前后不出10分钟,那顾客满意地拎着十条“大中华”出了欧阳的小卖部。欧阳一边擦着汗珠,一边数着钞票,心头甜滋滋的。十来分钟净赚三百来元,这中间的奥妙只有欧阳自己知道:他这边让顾客等着,自己则跑到批发商那儿赊账取货——他吃的苦就是以刘翔式的百米冲刺速度完成从小卖部到批发市场之间的几百米的奔跑,并确保不被顾客感觉有异常。
欧阳的第二招数是:一些销量较多的货物,他上批发市场看清出品的生产厂家在何处,然后直接与厂方联系。每次上厂家,他都摆出要大数目的架势。厂家一看来了个大客户,自然热情接待,主动带“大老板”欧阳参观制作车间。满身长着心眼的欧阳,在参观的同时,很快了解清楚了这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当他再向厂家要货时,价格已经不是厂方定了,是他欧阳想出什么价基本也就这个价了。如此这般,到欧阳手里的货,不仅比批发市场便宜了一大截,就连厂方的业务销售员都不可思议地惊呼:“只有你才能上我们厂要到这么低的价!”
小卖部,把欧阳骨子里潜藏的智商都给淋漓尽致地挖掘了出来。而这中间,还有两个字同样胜过商界金科玉律,那便是“吃苦”二字。
这段时间里,年轻的欧阳又瘦又黑,甚至连头发也花白了。白天进货站柜台,晚上整条街他是最后关门的店铺。熄灯前夫妻俩面对面地一分一角数零钱,用小橡皮筋一捆一扎地整理好,哪怕是一分钱的盈利,也得肚知心明。那时的深圳社会治安还动荡不稳,为怕半夜被撬门和第二天早上晚开门,欧阳只好在店里守夜,睡在又硬又窄的柜台上,店铺天棚就贴着他的脸,连呼吸都觉得窘迫。
像是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命里注定欧阳从商的路需要走过“九九八十一难”。正当欧阳不分日夜地倾情在经营小卖部时,突然有一天市政部门来了一帮人,说深南大道要扩建,蛟湖两侧的民房和商店一律搬迁。
“怎么会这样?”措手不及的欧阳想发火,却不敢找对手论理。无奈,第一次经商经历就这样夭折。回到家,欧阳盘点了一下两个月的收支情况:还好,除本扣租金,净赚了12000元。想想刚出来时的6500元,心里不知道是咸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