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鸡鸣寺的铜钟敲过三更。
朱棣披着单衣站在禅房窗前,脸色略微有些沉闷。烛火将他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面上,显得格外高大而孤独。
这时,朱瞻基轻叩门扉,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
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两卷供词。
“爷爷,事情已经查清楚了。这件刺杀案,确实是二叔在背后操控。他不仅在应天府私设地底密室,而且还让工匠私自打造兵器军械铠甲,我还抓住了他的心腹,这是那人的供词。”
“还有之前刺杀您靖难遗孤写的供词,全都签字画押了。人证物证俱在,绝不会冤枉二叔。”
朱棣接过供词,目光在“朱高煦”几个字上停留片刻。
烛光映照下,他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
朱棣突然拍案,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语气冰冷的骂道。
“这混账东西,他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朱瞻基微微抬头,目光坚定:“爷爷,另外还有一事。”
朱棣沉着脸,余气未消的说道。
“说!”
“我的手下打探到消息,说今日二叔和三叔在府中密谋,好像是要准备……起事。”
朱棣先是一愣,随即仰天大笑,笑声在禅房内回荡,
“哈哈哈……老天还是真是对我不薄啊。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话还真没错。”
他负手走到窗前,望着昏暗的天空,面无表情的说道。
“不用管他们,我倒是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胆子。放心,他们翻不了天。”
“是。”朱瞻基垂首应道。
朱棣忽然叹了口气,走到朱瞻基身旁轻声说道:“对了,瞻基,我这几天啊,总是梦到你太奶奶。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我还有那么多事情没做完,我现在可不能死啊。”
朱瞻基起身扶住朱棣的手臂:“爷爷,您是想多了。”
朱棣指著案头堆积的奏折,语速突然加快:“你看啊,要迁都回北平,要把永乐大典修完吧,要击破阿鲁台部吧,至少打出五十年的太平,还要把位子传稳,不能再闹笑话。”
朱瞻基劝道。
“爷爷,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您也不能把事情替我们全给做完了。事情是做不完的,有些事情交给我们来做就好了。”
朱棣在蒲团上坐下,示意朱瞻基也坐。
“是啊,事情是做不完的。有两件事,我心里一直惦记着。”
他压低声音。
“我派马保修造大海船,沿海而上,与南洋诸国交往,寻找建文。要是真能找到建文,再请他回来,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只要能把这两样全办妥当,我应该就不会做噩梦了。想必你太奶奶在地下,也能少受折磨。”
他忽然抓住朱瞻基的手,嘱咐道:“以后若是你能见到建文,我又已经死了,一定要好好待他,替我求个谅解。”
朱瞻基反握住朱棣的手掌,眼中闪著坚定的光芒。
“爷爷,你就放心吧。只要你每天好好练功,我保证你能活到八十岁。你要是好好保养身体,活到一?岁都有可能。到时候,说不定,建文都还死在你前面呢。”
“你小子。”
朱棣笑骂,眼角却有些湿润。
朱瞻基突然起身,在祖父面前郑重跪下。
“爷爷,你北抗强敌,编撰永乐大典,文治武功,都算得上是一代帝王。只要你好好保重身体,平日里少看折子,多练功,把事情都交给我们。事情办好了,功绩也是你这个当皇帝的。”
“到时候,您就不止是一代帝王,而是可以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千古帝王了。”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
“我向您保证,我不止要打出五十年太平,我还要把草原尽数纳入我。不仅如此,我还要将那些南洋诸国,朝鲜、霓虹等小国,统统纳入我大明疆土,我要日月山河所在,皆是明土。”
朱棣怔怔地望着孙子,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他缓缓起身,将朱瞻基扶起:“好,说的好,瞻基,你的志向很远大,爷爷我自愧不如啊。我会努力活下去,争取能看到你说的那一天。”
朱瞻基笑着说道。
“爷爷,你就看着吧。”
这时,他对朱棣略微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过孙儿现在有个事想求您恩准。”
朱棣挑了挑眉,端起旁边桌案上的茶盏抿了一口。
“什么事,你尽管说,爷爷无有不准。”
他刚刚听着朱瞻基那些话,心里感觉挺高兴的,所以也就大方了起来。
朱瞻基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轻轻放在案几上。
“我想做点生意,需要些本钱。另外我还想查一下,贪污受贿的情况。先从宫里查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准备查一下宫里,看看有没有中饱私囊的太监宫女。”
他手指轻点账册,“当然,这次也不白查,查完之后,以后我做生意要是赚了钱,也会给他们加点俸禄。这就叫高俸养廉。”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以后我查那些当官的,当兵的,准备也都这么做。”
朱棣放下茶盏,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你这事得从长计议,千万不能急。”他抬眼看向孙子,目光如炬,“步子迈太大,容易出问题。”
朱瞻基从容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爷爷,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他展开名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著各司各局的收支明细。
朱棣扫了一眼名单,突然大笑起来:“那好,你放手去做,爷爷给你托底。”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谢谢爷爷。”
朱瞻基顺势又行了一礼,眼中满是欣喜。
这次宫内清查,他少说也能赚几万两银子。
朱棣闻言,笑骂着指了指朱瞻基:“你还跟爷爷客气上了。”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