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府内,由于邓愈已经逝世一年了,府内早已恢复正常生活,只是在内堂摆放著邓愈的牌位。
李景隆在邓镇兄弟几人陪同下给邓愈上了香,随后便被带到正厅奉茶。
李景隆和邓镇刚在正厅坐定,邓镇就凑著脑袋靠近李景隆:“九江,我听人说你爷爷送葬的时候,太子殿下随行,真的假的?”
“你都能听人说了,那还有假?”李景隆看了眼邓镇,心说如果不是真的,谁还传太子朱标的是非?
朱元璋是念旧的人,自己身为皇帝不便送李贞最后一程,于是让朱标带着礼部和太常寺官员护送李贞灵柩到滁州下葬。
当然扶柩的是李文忠和李景隆父子,不过仅仅是太子储君护送灵柩这一点,对于李家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殊荣了。
邓镇闻言脸上露出艳羡之色,“还是你们家好啊!太子送葬,满朝文武谁家有这牌面?”
“嘁!”李景隆撇了撇嘴,“二舅走的时候,秦王不也来送葬了?”
“那哪儿一样?秦王是我姐夫!”邓镇争辩著,语气中却多了一丝落寞。
他的姐姐邓氏嫁给了秦王朱樉,然而却只是区区一个侧妃。
虽说朱樉对邓氏极其宠爱,但邓氏的名份摆在那儿,堂堂卫国公嫡女最后当了个侧妃,对卫国公府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耻辱。
毕竟君不见晋王朱?娶了永平侯谢成的女儿,燕王朱棣娶了魏国公徐达的女儿,就连永平侯的女儿都能荣膺藩王正妃,偏偏他卫国公府的嫡女就只能当个侧妃。
当然就算邓镇再怎么为自己姐姐鸣不平,明面上也不敢说些什么。
毕竟对臣子来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敢当众说些什么大不讳的话,传到老朱耳朵里,那下场可想而知。
李景隆看着这个只比自己大几个月的表哥,心中些许同情,二人同岁,又同是国公之子,但运气却差了不少。
李景隆好歹还跟朱元璋沾点血缘关系,加上老朱家亲戚大都死光了,可以说他家就是大明的第一外戚家族。
而且他的祖父刚病逝,父亲还是当打之年,他可以放纵著当一个纨绔子弟。
可邓镇就不行了,邓镇父亲早逝,邓家在勋贵行列里还好,公侯们大多看在邓愈的面子上对他照拂一二。
但朝堂上的文人对武将大多不屑,甚至一心想着压制武将嚣张的气焰。
可惜战场上厮杀下来的老杀才们可不惯着这些文人,甚至几次当着老朱的面怒喷文臣。
老朱对自家老兄弟们的这些行为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他看来,那些文人本来也是欠收拾的货色,有人帮着他敲打这些人,他还巴不得呢!
吃瘪的文臣们天天寻思著怎么打击淮西勋贵,正好邓愈的死就给了他们机会。
于是以胡惟庸为首的文臣们开始传出风声,说朱元璋对邓愈不满,所以才将邓愈的女儿许配给秦王当侧妃,这一说法很快传到了邓镇耳朵里,邓镇对此也深以为然。
李景隆怕再说引起邓镇的伤心事儿,连忙岔开话题道:“不说这个了,对了镇哥儿,常升和允恭最近有没有找你?”
novel九一。com
“有啊,前段时日我们还一块儿去秦淮河的花船上饮酒呢!”邓镇毕竟是年轻人,一说到感兴趣的事儿,很快就把其他抛之脑后了。
“好哇!你们去玩不叫上我?”夌景隆故作生气。
夌景隆、邓镇、徐允恭、常升这几人都是国公之子,而且年岁相差不大。
最大的常升也才不过十七岁,夌景隆几人则都是十六岁上下的年纪。
这些个纨绔子弟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喝喝花酒打打屁。
“你还说呢,你家老爷子和陛下啥关系谁不知道啊?你家白事还未完我们可不敢去找你,否则万一撞上陛下,被陛下知道你守孝期间我们还去找你玩,那受罚的可不止你一个!”邓镇嘟囔道。
“呃...”夌景隆顿时无话可说,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对了,九江,我前几日在宫里当值的时候,听到了个消息...”邓镇鬼鬼祟祟凑过脑袋跟夌景隆说著。
自从邓愈病逝,老朱除了追封邓愈之外,还给邓镇安排了个差事,在东宫太子座下当值。
一来是安抚人心,邓愈死后,若是不给邓镇安排个好去处,怕是要寒了人心。
二来也是给朱标培养亲信势力,毕竟朱标现在的太子属官大多都是老朱开国之初定下的,基本都是由各大臣兼任的。
说白了大多都是朱标的叔伯,虽然君臣之道大于叔伯情谊,但这些老家伙都是骄兵悍将,与其让朱标费尽心力收拢他们,不如直接让朱标重新组建自己的心腹班底。
而像邓镇他们这些勋贵二代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了。
“啥消息?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夌景隆随口问道,他可不觉得邓镇都能听到的消息会是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邓镇神秘兮兮道:“听说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不让胡惟庸干预六部事务了!”
“嘁~我道是什么事儿呢,朝堂上的事务跟我又没啥关系...”夌景隆不屑一顾,正说着呢,突然反应过来,大惊道:“你说啥?陛下不让胡惟庸干预六部了?”
邓镇本来也没当回事,权当无聊说著玩的,但看夌景隆这么激动,连忙追问:“咋了?有啥不对吗?”
夌景隆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连忙平复下心情道:“没事,就是惊讶陛下不是很信任胡惟庸吗?怎么会突然下这诏??”
邓镇心思没那么细,见夌景隆没事就摆摆手继续说道:“谁说不是呢?东宫里不少人在传,胡相怕是要失势了,我也是从他们对话里听到的....”
夌景隆闻言点点头,心下却在暗自思忖。
他好歹是后世穿越而来的,自然知道洪武四大案,作为半个历史迷,他在抖音上也看了不少历史博主科普过胡惟庸案。
知道胡惟庸案发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朱元璋的一旨诏?:“禁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
看来应天城的天,要开始变了啊....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