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两难的择决(1 / 1)

马周听到陛下对他的任命后,他脸色惊愕地看向副首位置的李承干。

当他看到李承干向他点了点头时,他心里顿时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是太子在背后当推手!

马周收敛一下心神,他持着笏板站起来,恭敬地躬身行礼道。

“臣,谢陛下隆恩!”

“请陛下放心,臣定会殚精竭虑,辅助太子执掌东宫!”

他原本执掌御史台,已经是手握重权之人,现在兼任太子詹事,统御东宫一切事务,权力更是更上一层楼。

换做在一个月之前,马周肯定不会接受太子詹事这个苦差。

因为太子昏庸无度,沉溺声色,还听不进谏言。

除此之外,太子的报复心极强。

像于志宁就被太子派遣死士前去暗杀,而张玄素更是被太子派人殴打,卧病三天不能上朝。

可现在他明显感觉太子不一样,好像跟多年之前那个贤明的太子回来了。

既然太子浪子回头,他也正好抓着这个机会往上爬。

除了升官以外,马周还想讨要一个爵位。

贫民出身的马周,已经贵为御史大夫,可他依旧没有获得爵位的赏赐,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渴望。

只有获得爵位,才能迈入士族阶层,彻底摆脱平民的身份。

李世民对马周很放心,他没有说叮嘱的话。

他接着对朝臣说道:“太子年长,且心系天下百姓,也该多为朕分忧国事。”

文武百官听到李世民的这句话后,他们的心里一凛。

难道陛下要放权给太子?

这个念头刚在众人脑海中出现,李世民的声音便随之响了起来。

“以后除诉讼之事,农桑、水利和工匠之事,皆上启东宫,由太子裁定。”

“若太子无法定夺,再由太子上呈给朕处置!”

当前负责农桑、水利和工匠的部门,主要为工部、将作监和都水监。

也就是说,以后这三个部门负责的重大?务,均要太子李承干拍板定夺,才能执行下去。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文武百官先是愣了数息,随后齐身站起来行礼道。

“陛下圣明!”

紧接着李世民又说了几句,随后宣布朝会结束。

李承干在离开太极殿之前,走到杜荷的跟前说道。

“杜荷,稍后来一趟东宫。”

“遵命!”杜荷连忙行礼道。

长孙无忌神色复杂地看着李承干离开的背影,他的眉头充满了忧虑。

根据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他深知李世民还没有彻底放弃李承干。

一旦李承干表现优越,恐怕他的太子之位会变得稳固。

他虽然是李承干的亲舅舅,可这些年他从未公开支持李承干,以后李承干登基,恐怕也不会让他成为百官之首。

除了长孙无忌心思复杂外,魏王府的一众党羽更是变了脸色。

他们几人眼神交流了一番,纷纷离开太极殿,旋即往一旁的武德殿走去。

...

武德殿内。

当李泰从一众党羽口中得知,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后,他肥胖的身子直接从胡床上弹起来。

novel九一。com

李泰失声道:“父皇让太子负责诉讼、农桑、水利和工匠的国事?”

“还让御史大夫马周担任太子詹事?”

“长安?姓把太子骂的狗血淋头,难道父皇真的不在乎,也一点都不考虑?姓的言论吗?”

他们费尽心思去抹黑太子,为的就是让父皇疏远太子。

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完全是适得其反。

父皇不仅没有放弃太子,反而还给太子增加权力,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大殿下方。

韦挺沉声说道:“殿下,要不我们再次挑起民间言论,就说陛下包庇偏袒太子。”

“现在第一波言论尚未平息,相信第二番言论会快速传开。”

崔仁师也说道:“陛下面对天下悠悠之口,定会改变主意。”

看到韦挺和崔仁师提的建议,黄门侍郎刘洎的脸色一变。

他连忙说道:“殿下,不可!”

“现在陛下和文武?官,全都盯着魏王府的一举一动,民间更是有不少朝廷的探子潜伏。”

“一旦事情败露,魏王将彻底失去争储的资格!”

陛下最憎恨的事,是皇子间的手足相残。

以前陛下宠爱魏王,也是因为太子叛逆以来,对一众兄妹无比冷淡。

而魏王则承担起长兄的职责,关爱一众皇弟皇妹。

太仆少卿柴?武,他瞥了韦挺和崔仁师两人一眼,随后也向李泰劝说道。

“殿下,臣认为这段时间不该轻举妄动,我们坐等太子犯错即可。”

“没有于志宁盯着太子,估计要不了多久太子又会继续胡作非为!”

只要李承干一天是瘸子,他就没办法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现在陛下还年轻,魏王根本不需要着急,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太子作死,他们就会是最后的赢家。

长的高大威猛的大唐第一绿帽王房遗爱,他也跟着劝说道。

“太子从未处置过农桑、水利和工匠的国事,而他麾下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他不一定能把这些国事承担起来。”

“到时候陛下看出太子无能,自会疏远太子。”

别看房遗爱诞率无学,喜欢舞枪耍槊,他的权谋之术可不低。

毕竟他是房玄龄的嫡次子,平时又跟一众二代子弟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下多少有所成长。

“继续攻击太子?还是按兵不动?”

李泰看到麾下的幕僚意见发生分歧,他也陷入两难之中。

他觉得李承干现在处于众矢之的,继续痛打落水狗的收获最大,也是他离成为太子最近一次。

可他?样担心回去败露。

要是被父皇查出流言是他放出,他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定然会一落千丈。

该如何决定?

就在李泰纠结之时,李泰的岳丈,新晋工部尚书阎立德出声道。

“殿下,老夫建议少生事端为好。”

“陛下尚且年富力壮,我们不可操之过急。”

李泰听到岳丈都这么说,他很快有了决定。

“那就按兵不动!”

“这段时间大家都盯着太子,一旦他犯下大错,我们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看到魏王听劝、刘洎、阎立德、柴?武和房遗爱等人,心里顿时一松。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