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真的努力了兄弟们,但真心怎么改都过不了审,兄弟们自行脑补吧)
经过一番上强度,小野猫终于变成小家猫
此后,糜贞终于摆脱了那些繁重的丫鬟杂役。她风风火火、毫无心机的性子,如同春日暖阳,迅速温暖了府里每一个人的心,大家都对她喜爱有加。
在府中的日子里,糜贞不但很快学会了打麻将,牌技虽不精湛,却乐在其中。
邹玉一句 “多运动才能长得大”,更是让她来了萌生了无穷斗志,动不动就拉着韩风要 “上补习班”。她那副又菜又爱玩的模样,让韩风是哭笑不得,还能如何?安排!
冀州中山郡无极城的一处书房内,一位绝色少女正静静安坐。
她身着月白绣海棠罗裙,外披浅粉薄纱,裙角珍珠闪烁。
肌肤胜雪,乌发垂肩,发间金步摇轻晃。眉眼如春日画卷,双眸含情,柳眉柔美。琼鼻秀挺,唇若樱桃,嘴角含笑,梨涡浅现。
少女手中拿着一首小诗,轻声吟诵起来:
“玉露凝脂入皂香,
轻揉慢捻意悠扬。
洁身净体皆如意,
美态娇姿映画堂。”
这首诗看似简单,却将 “凝脂玉露皂” 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可惜的是,这玉露皂总共只有三块,母亲偏爱,单独给了她一块,可她却一直舍不得用。仅仅借大姐的试过一次,那清爽的感觉,仿佛能洗去所有疲惫,让她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只是,母亲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有进一步行动,看来只能等别人正式售卖之后,才放心使用。
少女心中却隐隐觉得,母亲这次或许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而徐州彭城的刺史府内,陶谦正专注地处理公文。
突然,一个青年满脸怒容,急匆匆地闯了进来,大声说道:“父亲,那糜家实在太不识好歹!不仅拒绝了您的邀请,如今还要举家搬迁到长安去,简直不把咱们放在眼里!请父亲拨给我一队兵马,我扮成山匪,在路上截杀他们。到时候,糜家那富可敌国的财富,就都归咱们所有了!”
陶谦看着眼前自己的独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商儿,你可知道大将军为何要派大军入驻泰山郡?只怕咱们刚得手,对方就会趁机大举进犯徐州!”
novel九一。com
陶商满脸愤恨,叫嚷道:“打就打,咱们怕他们不成?只要有了那些钱财,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怕他那西凉蛮子?”
陶谦心中暗自叹息,自己这孩子,城府和手段实在欠缺,日后该如何接管徐州?那些门阀中的老狐狸,自己应付起来都费尽心力,若陶商接任,只怕很快就会被架空,任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陶谦强压下心中的忧虑,耐心地解释道:“商儿,为父多年苦心经营,才让徐州有了如今的安稳局面,怎能因为一己私利,就让徐州重新陷入战火之中?你先回去,为父自有打算。”
陶商满心郁闷,无奈地离开了。他也想先斩后奏,自行带兵前去,可仔细一想,自己那点能掌控的私兵,在糜家众多食客面前,根本不够看,只得悻悻做罢。
工坊里灯火通明,工匠们日夜赶工,铜活字常用字字模的制作紧张而有序。他们的双手布满老茧,却灵活而稳健,在金属与工具的碰撞声中,一个个字模逐渐成型。
终于,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常用字字模初步完工,这意味着新书刊印即将拉开帷幕。
在挑选首印书籍时,四书五经和《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都在考虑范围内。
但经过深思熟虑,韩风最终敲定蔡邕的《熹平石经》作为首发之作。
抛开他对蔡琰的特殊情愫,《熹平石经》本身就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它囊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以及《公羊》《论语》二传 ,堪称儒家的无上圣典。
得知这个决定后,蔡琰自是感动不已。自那以后,她一头扎进工坊,全身心投入到相关工作中。
当看到字盘轻轻落下,几行工整清晰的字迹瞬间跃然纸上时,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蔡琰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眼中满是震撼与惊喜。
这神奇的一幕,让她看到了实现抄书万卷梦想的曙光,那个曾经看似遥不可及、仿佛要耗费几辈子心血才能完成的梦想,如今竟变得触手可及。
韩风初步计划刊印五千册《熹平石经》,作为成立书院的基本盘。
这部经典洋洋洒洒,足有二十五万余字,原本被刻在四十六块巨大的石碑之上,一般人难以通读、携带和保存,如今却有机会以书籍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而蔡琰这位移动书库,对《熹平石经》早已倒背如流,她的参与,无疑为刊印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刊印《熹平石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韩风并不着急。他深知,建立书院,除了要有丰富的书籍,还得有大儒坐镇讲学。
在当时,经学泰斗郑玄名满天下,是众人公认的学界领袖。据可靠情报,郑玄正为躲避战乱,暂居于北海,与同样声名远扬的大儒孔融比邻而居。
而北海,恰好位于韩风计划占领的青州境内,此时正值七月中旬,距离十月末出兵青州还有充裕的时间,即便到时候书尚未刊印完成也无妨,毕竟郑玄就在那里,总跑不了。
除了郑玄,太尉马日磾也是当世大儒,与蔡邕噷好、德高望重。
只是他如今已萌生退意,常常称病在家,闭门谢客。但韩风相信,只要带着诚意和新刊印的书籍登门拜访,不怕马日磾不动心。
此外,颍川陈氏家主陈纪,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避祸荆州、擅长研究《孟子》的赵岐;以及居于江东、精通《左传》的服虔皆都是当世大儒,都在韩风的邀请之列。
只可惜,那位备受推崇的刘备、公孙瓒之师卢植已经离世,韩风无缘得见这位大汉庭柱的风采。不过,同样熟通兵法的皇甫嵩,也是一个不错的备选。
这些大儒们或许不会因为韩风的大将军身份就轻易归附,但学问是没有界限的。当几大车竹简才能承载的知识,变成手中薄薄的一册书,这种巨大的冲击,那些一生献身学问的大儒们,真的能抵挡得住?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