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东莱太史慈参上!(1 / 1)

在平原县城内,臧洪听闻吕布挥军猛攻齐国,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

可这笑容还没在嘴角挂稳,仅仅三日之后,一则消息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瞬间将他的得意浇灭得无影无踪 —— 田楷已向西凉军投降,吕布那如狼似虎的大军,正杀气腾腾地朝着平原汹涌而来。

而派人送往邺城的求救信,主公袁绍只回复了九个字“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那还守个锤子啊,田楷什么水准臧洪不是不知道,田楷一天都没守住,自己拿什么守!

于是吕布大军七天之内便占据齐国平原二郡。

与在都昌城内,北海太守孔融忧心忡忡。

城外,黄巾军管亥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那噸噸麻麻的营帐,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数不清的士兵如蚁群般涌动,喊杀声、?骂声交织在一起,让城内军民人心惶惶。

再看孔融这边,满打满算,全部兵马加起来还不足两万。所幸黄巾军装备实在太过粗陋,连能架上都昌城头的云梯都凑不齐,这才让孔融稍稍松了口气,否则,这怕都昌城是早就沦陷敌手了。

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一名虎背熊腰的将军大步流星地走进厅中,声若洪钟般朗声道:“主公,请拨一队兵马与我,我定出城破敌!”

孔融闻声抬眼望去,看到这位将军空荡荡的袖管,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悔恨与愧疚。回想起在虎牢关下,自己为了逞一时之勇,非要强出风头,结果害得麾下唯一的上将武安国失去了把臂,从此沦为独臂之人。

虽说武安国依旧豪情万丈,独臂仍能舞动大锤,可在颠簸的马背上,连平衡都难以维持,又谈何出城破敌呢?

孔融无奈地摆摆手,语重心长地劝说道:“我军如今势单力薄,与敌军实力相差太过悬殊,还是以坚守城池为上策。若贸然出城迎敌,一旦失利,此城必将瞬间失守。武将军,你还是前往城头督战,鼓舞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吧。”

武安国听了,满脸不甘,双眼喷火,恨恨地说道:“可如今城中粮草匮乏,撑不过一月便要告罄,那黄巾贼寇显然是想把我们活活困死在此啊!”

孔融长叹一声,满脸自责,痛心地说:“都怪我,是我害了将军。若将军把臂仍在,区区管亥,又怎会被我们放在眼里!”

武安国心中也是一阵黯然神伤,曾经的飒爽英姿不再,面对如今这绝境,空有一腔热血,却也只能徒唤奈何。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时,一名兵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城外有一将军求见。”

孔融听后,满脸疑惑,脑海中迅速搜索著自己麾下的将领,除了武安国,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位将军。难道是援军到了?

他心中陡然涌起一丝希望,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连忙说道:“快,带我前去。”

不多时,孔融来到城墙之上,借着月光举目远眺,只见城下站着一名英武非凡的青年将军。此人跨下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身姿挺拔如松,气宇轩昂。他手中紧握著双戟,戟刃在月光下闪烁著寒光,背后背负著长弓,宛如天神下凡。

孔融心中一动,高声问道:“不知将军高姓大名?从何处而来?”

那人昂首挺胸,声音洪亮如钟,答道:“东莱太史慈,特来拜见孔北海!”

孔融一听,心中猛地一震。太史慈的大名,他早有耳闻。此人武艺高强,胆略过人,在青州威名远扬。只因得罪了州府官吏,无奈前往辽东避祸。

孔融此前因武安国重伤致残,正为无人可用而发愁,便多次前往太史慈家中探访,渴望能将其招致麾下,助自己一臂之力,却一直未能得见。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地不期而遇。

novel九一。com

孔融大喜过望,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连忙说道:“快,快放将军入城!”

回到县衙之中,孔融难掩激动之情,眼中闪烁著光芒,说道:“真如梦中一般,竟能在此地与将军相见。如今大军围城,形势危急,将军是如何赶来的?”

太史慈拱手行礼:“在下回乡探齂,齂亲告知我‘虽然你与孔北海未曾谋面,但自从你离家后,北海对我关怀备至,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份情谊,比故人旧亲还要深厚;他如今被贼寇围困,深陷困境,你理应前去相助。’故而在下便单枪匹马,趁著夜色,瞅准敌军防守间隙,拚死冲入重围而来!”

孔融听后,心中满是感动,可脸上却又浮现出一丝愧疚与无奈,说道:“只可惜如今我军深陷绝境,恐怕无法给将军一个光明的前程。”

太史慈却不为所动,再次拱手,语气坚定地说:“请孔北海拨一队兵马与我,我定能杀退黄巾贼匪,解此城之围!”

孔融听后,无奈地摇摇头,眉头紧锁,忧虑地说:“敌军兵力太过强大,而我城中守军不足两万,若再遭遇意外,此城必定不保!”

太史慈见孔融如此担忧,依旧目光坚定,自信满满地说:“大人不必忧虑,我来时仔细观察过,黄巾贼匪虽人数众多,但装备简陋,军纪涣散,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定可一战将其击败!”

孔融还是摆了摆手,态度坚决地说:“我主意已定,将军不必再劝了!”

太史慈心中一沉,原本以为孔融身为当世大儒,必有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如今看来,并非自己所期待的明主。

但他并未就此放弃,略一思索,再次拱手道:“在下此前听闻朝廷大将军已派兵进军青州,若孔北海应允,在下愿前往请求大军前来救援。”

孔融听后,眼前一亮,如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道:“当真?若有朝廷援军相助,此困自然可解。不知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太史慈昂首挺胸,目光如炬,朗声道:“在下一人,足矣!”

待天明之后,太史慈精心整理好行装,背上装满羽箭的箭囊,手持强弓,利落地飞身上马。

他又挑选了两名精悍的骑兵随行,让他们各撑起一个箭靶。一切准备就绪,太史慈目光坚定,一马当先,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朝着城门疾驰而去。

城门缓缓打开,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太史慈一行人毫无惧色,径直朝着城外冲去。

城外黄巾军的营寨瞬间炸开了锅,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贼众们纷纷从营帐中涌出,看到有人出城,乱作一团。他们赶忙操起兵器,相互呼喊叫嚷着,匆忙摆出防备的架势,一时间,营寨中尘土飞扬,喊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太史慈却闲庭信步,神色镇定自若,引著马悠然来到城壕边。

他不慌不忙地将箭靶稳稳插好,随后,双手如行云流水般搭弓上箭。只见他身姿矫健,眼神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那远处的箭靶。

“嗖” 的一声,第一支羽箭如流星赶月般射出,带着凌厉的风声,精准地命中靶心,箭尾还在微微颤动。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 太史慈箭无虚发,一支支羽箭如连珠炮般射出,每一支都正中靶心。

黄巾军众人起初还严阵以待,神经紧绷,眼睛死死盯着太史慈等人,可看着太史慈只是自顾自地习射,并无进攻之意,渐渐放松了警惕。有的士兵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甚至放下兵器,坐了下来,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习射完毕,太史慈带着两名随从,神态悠然地入门回城,就像刚才只是进行了一场日常演练。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