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资善堂(1 / 1)

小太监领着徐章英和齐衡进入宫殿,庭院中间是一片方形的池塘,二人远远地看上一眼就继续跟着小太监在游廊上走着,穿过两处侧殿,这才到了他们将来要上课的地方。

徐章英心中盘算从家中到这里所花的时间,差不多有半个时辰了。在宫外可以骑马或是坐马车,到了宫内只能徒步,皇宫又大,从宫门走到资善堂就花了不少时间。

他现在只庆幸侯府离宫门并不远,不然他睡觉的时间就更少了。

不敢想那些住在外城的大臣每日为了点卯得起多早。

“咦。居然有人到得比我们还早。”

徐章英透过窗纸,瞧见里面已经有了几道身影。

走进殿内,看到三个穿着得体的公子,另外三人应该是他们的小厮。

“见过各位,在下是仁寿坊勇毅侯府五子章英。”

眼前的三人他都不认识,想来应该不是勋爵人家,不然他不应该没见过,当然,也不排除是京外的勋爵人家的子弟。

齐衡学着徐章英的样子,拱手道:“我是明照坊齐国公府的齐衡。”

听到两人自报家名,那三人也陆续介绍自己。

他们三人依次是户部侍郎葛大人家的三郎、尚书左丞温大人家的二郎和白大相公的大孙子。三人的家离得近,又都是文官体系,就赶在前一晚商量好了时间一同前来。

几个年龄不大的幼童在陌生的地方很快就熟络起来。

没一会儿,又有一位小太监领着伴读进来,

正在聊天的几人听到门外的动静,默契地看向门口,见来人是顾廷烨,徐章英露出笑容,“烨哥儿!”

顾廷烨见徐章英已经到了,抱怨道:“英哥儿,你早上怎么不等等我?”

顾廷烨还想着与徐章英一同出发,等马车到了徐府,却听门房说徐章英已经走了。

“这不是起太早,一时间忘了吗。”

卯时二刻,所有伴读都来齐了,分别是翰林学士张大人家的五郎和穆国公府的二郎。

太监领着两列宫女走进资善堂,她们手上端著点心,太监躬身,笑道;“各位公子,这些是殿下送来的点心,殿下马上就到。”

“有劳公公”

“多谢殿下”

“......”

果不其然,卯时三刻,小殿下赵润便急匆匆地来了。

“英哥儿,你前几日送来的糖还有吗?你给我的那些都吃完了。”

赵润进入殿内,挥退身后的太监宫女,就朝徐章英要白糖。

齐衡等人看向徐章英,心思不一。

齐衡:什么糖,怎么没有听说过?

顾廷烨:好啊,又好吃的居然偷偷藏着,还是不是好兄弟了?

穆泽峰:看起来徐五郎与殿下的关系不错啊。

novel九一。com

葛三郎:果然,殿下还是与勋贵亲一些。

温二郎:我也想吃糖,可阿娘说会得蛀牙

白昭阳和张五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啊?

徐章英没想到自己送进宫里的糖居然都没了,那可是他用府中剩余的甘蔗做的所有的糖啊!

徐章英苦笑道:“殿下,我做的糖都给殿下了,现在我手中也没了?”

听到徐章英手里也没有那种甜甜的糖了,赵润啪嗒一声,心裂了一道痕。

“这就没了?你那送我的糖都被母后分去给其他宫的娘娘了,我都没分到几块。”

徐章英无奈地摊手,“殿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手中没有原料,就算是想做也做不了啊。”

赵润听出徐章英的意思,“英哥儿,若是有原料是不是就可以继续做糖了?”

徐章英笑着点头。

赵润拍了拍手心,朝后一看,发现跟着自己的太监已经走了,不过没事,等回去再说也是一样的。

杨氏本想着将制糖法交予大内,可皇后说这是徐章英自己改良的,先不急着交给大内。实在是徐章英那句“做梦梦到的”以及他神乎其神的送子观音和文昌帝君转世的称呼,让皇后不敢擅专。

这事被皇上知道后,他笑着点头道:“皇后做得对,想来英哥儿是朕的福瑞啊。”

“是啊,英哥儿为我们带来的润儿。”曹皇后对徐章英充满好感。

最后,由皇上发话,这制糖法留一份在宫中,但宫中不会按这个制糖法制糖,全凭徐章英自行做主。

得到确切消息后,徐章英就让杨氏在大周大量收购甘蔗。仅靠徐府一家侯府自然是不够的,杨氏又找来宁远侯的白大娘子,她老家在扬州,可以在南边大量收购甘蔗,而且他们家有售卖的门路。

吴大娘子也参与了一股,作为东京城数一数二的富户,有了她的加入,能快速将糖业发展起来。

顾廷烨想到前两日去徐府玩,听到母亲与杨家姨姨和吴家姨姨商量的事,轻轻用胳膊撞了撞徐章英,“是不是我们几家的那个生意?”

徐章英笑着点头。母亲说了,府中糖业的收入会分一半给他,剩下的那一半日后分成四份,他与大姐三哥各一份,二哥和四姐一人占半份。

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顾廷烨想到那日回府后,母亲说徐家有了一个躺着数钱的产业,现在想想就是这个糖业了。

吃了赵润送来的点心,几人就老老实实地坐在蒲团上,等著夫子来授课。

海家主君现在是礼部侍郎,还未入阁拜相。

海大人穿着官服,手中握著一本《三字经》缓缓走进书堂。他是太子少傅,课程安排自然是要紧著太子来。太子如今不过三岁,得从最基础地慢慢教起,要是一开始就让他学《论语》、《春秋》,这不是为难人么。

太子坐在第一排正中央,他的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是齐衡、穆泽峰和顾廷烨,把边是白昭阳、温二郎和葛三郎。徐章英坐在赵润的正后方,他的后面是张五郎。

“今日我们就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

海大人先是自己念一遍,又让众人跟一遍,在熟读几遍后,海大人就会加上各种典故,试图让赵润更容易记下内容,并且拓展知识。

徐章英端坐着,听着海大人用温润的口吻详尽的讲解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明明在家中听先生上课时总是会发困,可听海大人讲这些他熟得不能再熟的内容时却听得津津有味,海大人总是能发现新的视角,并深入浅出。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