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厨子培训班(1 / 1)

朱瞻基负手立于灶台前,六名身着雪白厨服的老御厨垂手而立,额间都沁著细密的汗珠。灶台上的铜锅冒着腾腾热气,浓郁的肉香在空气中弥漫。

“今日要试做的新菜式,诸位且听仔细了。”

以前他在蚪音短视频的平台上,经常刷到做菜的视频,各种菜系都有,中餐西餐甜点都也有。

他那个时候,看哪个美食视频都是看的吞口水。直接被硬控到视频结束才刷走,但这样却也导致他的脑子基本上都把做菜的步骤都给学会了。只是当时只有脑子学会了,手还没学会,所以后面也就几乎没有尝试过自己去做菜。

不过他对于这些菜怎么做,经过一些什么步骤,那还是了如指掌的。

毕竟如今的他记忆力超群,而且还过目不忘。前辈子经历过的事情,稍微认真点就能回想起来,连以前七岁时做过的一些糗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更别说这些菜谱了。

朱瞻基指尖轻叩紫檀案几,案上整齐摆放著各色食材——上好的五花肉泛著粉嫩光泽,新鲜排骨透著淡红,嫩豆腐白如凝脂。阳光照在食材上,映出诱人的色泽。

首席御厨赵三刀躬身道:“殿下但请吩咐。”

“第一道,糖醋排骨。”

朱瞻基拿起一根肋排,指尖在骨节处轻点,发出清脆的声响。

“选这种带软骨的,先焯水去腥,再用冰糖炒色……”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六位御厨却听得眼睛发亮。

年近六旬的张御厨甚至摸出小本,颤抖著记录要点,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

“第二道,红烧肉。”

朱瞻基取过一块三肥两瘦的五花肉,指腹在肉皮上轻轻摩挲。

“要切这般大小,先煎后炖,收汁时要……”

忽然,他丳起菜刀,只见寒光闪过,那块五花肉已变成整齐的方块。刀工之快,让几位老御厨都倒吸凉气。

赵三刀瞪大眼睛,手中的笔都差点掉落。

说实话,要不是亲眼所见的话,他们是万万不敢相信,太孙殿下的刀工厨艺竟然会这么好的。

灶台旁的铜壶发出咕嘟声,水汽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

朱瞻基的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微上扬。他随手拿起一块方糖,在指尖轻轻一捻,糖块便化作细碎的粉末飘落在案几上。

“第三道,麻婆豆腐…”

朱瞻基的声音在御膳房内回荡,窗外的树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六位御厨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阳光照在他们专注的脸上,映出一张张虔诚的面容。

三日后,御膳房飘出前所未有的香气。

“成了!”

赵三刀捧著青花瓷碗,碗中红烧肉泛著琥珀色的光泽,肥肉晶莹剔透。他舀起一?浓稠汤汁,竟能拉出金丝般的细线。

这麻婆豆腐,最关键的还是麻与辣。

因为这个时候辣椒还没有传进来,所以想要调制这种味道就尤为困难。

永乐朝的辛辣风味主要依赖传统调料(花椒、姜、葱、蒜、芥末、茱萸)和外来香料(胡椒)的组合。尽管没有辣椒,但通过多元香料的调配,已能实现丰富的味觉体验。

芥末?:由芥菜籽制成,本土已有种植,其辛辣味常用于蘸料或腌制食品。

茱萸?:古代“五辛”之一,果实具有类似辣椒的灼烧感,常被用作辣味替代品。

朱瞻基夹起一块麻婆豆腐。

雪白的豆腐裹着红亮酱汁,入口麻辣鲜香,让他不禁眯起眼。

“就是这个味。”

旁边灶台上,一口特制铜锅正咕嘟作响。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滚汤中一涮即熟,蘸上秘制酱料,鲜嫩得让人舌根发麻。

“殿下,这'火锅'当真妙极!”

最年轻的李御厨吃得满头大汗。

“冬日里吃这个,怕是连炭盆都不需要了。”

朱瞻基看着这些御厨,觉得菜式开发的也差不多了。

“是时候该出宫了。”

七日后,京城西郊。

晨雾尚未散尽的别院中,三十口新砌的灶台整齐排列,青砖砌成的台面还泛著潮湿的水汽。五十名身着统一灰色短打的厨子正全神贯注地练习刀工,菜刀与砧板碰撞的声响如骤雨般密集。

朱瞻基负手巡视著训练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novel九一。com

他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对着菜谱发愁,粗糙的手指在“佛跳墙”三个字上来回摩挲,指节处还留着烫伤的疤痕。

朱瞻基拥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对所有厨子都了如指掌,直接就喊出了那人的名字。

“王大有。”

朱瞻基的声音让这个来自杭州的帮厨浑身一颤。

王大有慌忙转身,却不慎碰翻了案板上的调料罐,五香粉洒了一地。

“殿、殿下恕罪!”

王大有声音发颤,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想起三日前初到时,亲眼看见一个厨子因偷懒,后面又打翻御用食材被逐出别院。

朱瞻基却只是轻轻摆手,示意他不必惊慌。

只见他修长的手指点在菜谱上,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与王大有满是老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这'佛跳墙'的火候,关键在…”

随着朱瞻基深入浅出的讲解,王大有的眼睛越睁越大。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尊贵的皇太孙,竟是在毫无保留地传授宫廷秘方!

“殿下…”

王大有喉头滚动,想起家中卧病在床的老母,想起自己卑微的出身,想起这些年在酒楼后厨受的委屈。

一股热流涌上眼眶,他扑通跪地,膝盖重重砸在青石板上:“小的愿誓死效忠殿下!”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他早已命人调查过这批厨子的底细——王大有虽出身寒微,但为人忠厚,厨艺天赋极高,更难得的是在西湖酒楼时,曾为保护掌柜独女挺身而出,生生挨了三刀。

“起来。”

朱瞻基单手将他扶起,另一只手从怀中取出一枚铜牌。晨光中,铜牌上“听风”二字泛著暗金色的光泽。

“从今日起,你便是听风卫正式成员。月俸五两,四季衣裳,立功另有赏赐。”

王大有颤抖著接过铜牌,背面“厨字第十七号”的刻痕深深烙进他的眼底。远处传来新一批食材卸车的声响,新鲜的鱼虾在木桶里扑腾,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朱瞻基看着这个朴实的汉子,嘴角微扬。

他要的不仅是厨艺精湛的厨子,更是忠心耿耿的部下。而王大有方才那一跪,已证明其心可鉴。

一个月后,深秋的清晨,别院飘着细雨。三十名御厨撑著油纸伞依次入场,每人腰间都挂著听风卫的?牌。

“今日学'开水白菜'。”

赵三刀站在高台上,指著案几上一颗颗饱满的黄秧白,“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是…”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来自四川的刘厨子瞪大眼睛,生怕漏掉一个细节——这道传说中的宫廷菜,在民间可是千金难求的秘方。

“最后一步最关键。”赵三刀取过铜壶,将清透的高汤缓缓淋在焯好的菜心上,“这汤要…”

忽然,院门被推开。

朱瞻基披着玄色大氅走进来,肩头还沾著雨滴。

“殿下!”众人慌忙行礼。

“继续。”朱瞻基摆摆手,走到最后一排坐下,“我就是来尝尝各位的手艺。”

灶台间顿时热火朝天。

不一会儿,三十盏青瓷碗依次呈上。每碗清汤里浮着一朵白玉般的菜心,汤色清澈见底,却散发著浓郁的鲜香。

朱瞻基逐碗品尝,最后停在一个瘦高青年面前。

“这碗是谁做的?”

“回、回殿下,是小的…”

一个满脸雀斑的少年结结巴巴地回答。

“好!”朱瞻基拍案而起,“这汤吊得比御厨还鲜!你叫什么?”

“小的…小的叫陈二狗…”

院中爆发一阵善意的笑声。

朱瞻基也笑了,拿出一个?牌递过去:“从今日起,你叫陈玉堂,以后就跟着赵总管学艺吧。”

雨不知何时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那枚温润的?牌上,也照在少年泪光闪烁的眼睛里。

novel九一。com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