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章 番 周行手记(二)(1 / 1)

(一)

保险柜第三层抽屉弹开时,掉出张泛黄的支教合影。陆沉用镊子夹起照片边缘,放大镜停在一个扎麻花辫的瘦小女孩脸上:"云岭县苏瑶,父亲酗酒,母亲跟货郎跑了,弟弟生病......"他突然把档案袋扔给我,"联系‘启明星助学计划’,资助到她大学毕业。"

周行:“我XX,这什么天崩开局,还真是酗酒的爸,改嫁的妈,生病的弟弟破碎的她…..”

“所以她会拚命抓住对她好的。”陆沉暗声道。

我瞥见申请人信息表上顾淮安的签名,猛然醒悟:"顾淮安?你要在顾淮安身边埋雷?"窗外的雪光映得陆沉侧脸半明半暗,他正用裁纸刀小心裁下素秋夹在书里的银杏叶。“为什么选她?”

他忽然扯开领带,心口手术疤在阴影里起伏,"只有她在支教日记里写'顾老师像冬日的炭火'。

"备用的锁链要提前锻造。"他将银杏叶浸入树脂,"等哪天顾淮安自己把钥匙插进锁眼......"水晶镇纸重重压在新做的银杏书签上,"我这把锁才能名正言顺地扣死。"

(二)

梅雨季的办公室里弥漫着潮湿的檀木香。我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翻找资料,文件在指尖簌簌作响。突然,一份资料滑落,我下意识捡起,定睛一看,竟是苏瑶的。“这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吗,你真送去顾淮安身边了!?”我满脸惊愕,抬眼看向陆沉,声音不自觉拔高。

陆沉正在描摹古建筑斗拱结构,狼毫笔尖顿了顿:"她自己考进顾教授课题组。"宣纸上晕开一滴墨,"我不过帮忙递了份简历。"

窗外雷声碾过梧桐树,我举起苏瑶支教纪念照。照片里十岁的小女孩攥著顾淮安衣角,背后的土坯墙上还留着"欢迎顾老师"的粉笔字。

“哼”我把照片甩在砚台边,"现在塞个暗恋他那么多年的学生过去..."捻起被墨染污的合影,"你就不怕你的素秋老师知道后恨你?"

陆沉换过一张熟宣继续勾檐角:"苏瑶弟弟的白血病,是顾教授联系的医院。"笔锋陡转画出断裂的横梁,"你说素秋要是发现模范丈夫私下资助女学生..."

周行突然笑出声:"你他妈真是天生的阴谋家。"他踢开脚边的古建模型碎片,"但要是顾淮安真坐怀不乱..."

"那就祝他们?年好合。"陆沉吹干墨迹,卷起画轴扔进青瓷缸。

周行呲笑一声。“你最好庆幸你的素秋一辈子不知道你有这么多见不得光的算计,不然有你好受的。”

雨滴砸在仿古屋檐模型上,苏瑶的档案袋滑落——突然按住陆沉肩膀:"你书房供著观音像呢,就不怕遭报应?"

陆沉推开露台门,潮湿的风涌进来掀动满室图纸。他望着操场上来往的学生,素秋正撑著油纸伞穿过海棠花丛,裙摆扫过苏瑶刚放在顾淮安办公室门前的保温桶。

"我赌顾淮安熬不过三个月。"他指尖敲著窗棂。

周行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苏瑶抱着教案追上了顾淮安,伞沿垂落的雨帘隔开两人身影。

"你书房那尊断臂的观音像,"周行突然说,"该换个新的了。"

某天,夜里帮陆沉搬文物鉴定材料时,我发现保险箱夹层藏着苏瑶的年度评估报告,内容详尽得令人咋舌。。我突然胃部抽搐,他娘的陆沉,这就是他轻描淡写说的‘只是帮忙递了份简历’?”——原来,那些我们熬夜讨论的"文化生态保护方案",不过是这张情网最精致的经线。

(三)

那一日,远远望过去。他们已经结婚一年。

素秋正在邻室,身姿轻盈地穿梭在老宅的梁柱之间,专注地为游客讲解著榫卯结构。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每一个专业术语从她口中说出,都像是灵动的音符,与老宅的古朴韵味交织在一起。

陆沉悄然无息地出现在门框边,就那样静静地伫立著,他的目光紧紧锁住素秋,恰似一道饱含深情的追光,须臾未曾移开。

这时,一位游客满含好奇,上前询问:“先生,您放弃在德国的大好事业,毅然回国,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陆沉微微一怔,旋即嘴角浮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右手下意识地转动着无名指上那枚简约质朴的木戒,缓缓开口:“有些文化遗产,一旦错过最佳修复期,便永远失去了挽救的可能。”他的嗓音低沉醇厚,一字一句,仿佛都裹挟著岁月的深沉与执著。

看着眼前这一幕,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夜晚。

彼时,陆沉得知素秋离婚的消息,他脸上瞬间绽放出的狂喜,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一种压抑多年的情感,终于冲破樊笼的肆意;是多年执念,一朝寻得释放出口的畅快。在这看似平常的场景里,我忽然读懂了他内心深处那份隐秘而炽热的情感。

novel九一。com